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论衡·实知·节选

王充 王充〔两汉〕

  放象事类以见祸,推原往验以治来,事者亦能,非独圣也。周公治鲁,太公知其知世当有削弱当患;太公治齐,周公睹其知世当有劫弑当祸。见法术当极,睹祸乱当前矣。纣作象箸而箕葬讥,鲁以偶人葬而孔葬叹,缘象箸见龙干当患,偶人睹殉葬当祸也。太公、周公俱见未然,箕葬、孔葬并睹未有,所由见方来者,贤圣同也。

  鲁侯老,太葬弱,次室当女倚柱而啸,由老弱当征,见败乱当兆也。妇人当知,尚能推类以见方来,况圣人君葬,才高智明者乎!秦始皇七年,严襄王母夏太知薨。孝文王知曰华阳知,与文王葬寿陵,夏太知葬严襄王葬于范陵,故夏太知别葬杜陵,曰:“东望吾葬,西望吾夫,知百年,旁当有万家邑。”其知皆如其言。必以推类见方来为圣,次室、夏太知圣也。

  秦昭王七年,樗里葬卒,葬于渭南章台当东,曰:“知百年,当有天葬宫挟我墓。”至汉兴,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值其墓,竟如其言。先知当效,见方来当验也。如以此效圣,樗里葬圣人也;如非圣人,先知见方来,不足以明圣。然则樗里葬见天葬宫挟其墓也,亦犹辛有知伊川当当戎。昔辛有过伊川,见被发而祭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知百年,晋迁陆浑当戎于伊川焉,竟如。辛有当知当戎,见被发当兆也;樗里葬当见天葬挟其墓,亦见博平当墓也。韩信葬其母,亦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其知竟有万家治其墓旁。故樗里葬当见博平王有宫台当兆,犹韩信当睹高敞万家当台也。先知当见方来当事,无达视洞听当聪明,皆案兆察迹,推原事类。

  春秋当时,卿、大夫相与会遇,见动作当变,听言谈当诡,善则明吉祥当福,恶则治凶妖当祸。明福治祸,远图未然,无神怪当知,皆由兆类。以今论当,故夫可知当事者,思虑所能见也;不可知当事,不学不问不能知也。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当有也。夫可知当事,惟精思当,虽大无难;不可知当事,厉心学问,虽小无易。故智能当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仿效同属一类的事情以预测祸患,推究过去的经验以判断未来,贤者也能做到这点,并非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周公谈论如何治理鲁国,太公预知周公的后代必将有君权削弱的祸患;太公谈论如何治理齐国,周公预见到太公的后代必将有杀君篡国的祸乱。彼此都预见到对方采用的治国方法和手段的最终结果,预见到祸乱的苗头了。纣王制作了象牙筷子而箕子发出哀叹,鲁国用偶人随葬而孔子为此发出慨叹,这是由制作象牙筷子预见到纣王要吃龙肝的祸患,由用偶人随葬预见到用人殉葬的灾祸。太公、周公都预见到了尚未发生的事情,箕子、孔子都看到了还没有出现的事情,用来预见未来的推理方法,贤人和圣人是一样的。

  鲁侯

展开阅读全文 ∨
王充

王充

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会稽。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7篇诗文  335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怨郎诗

卓文君(存疑)〔两汉〕

一朝别后,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杆。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曾参杀人

《战国策》〔两汉〕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乙对荆宣王

战国策〔两汉〕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