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

渑水燕谈录〔宋代〕

  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年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皆不中,曰:“此未足为我学也。”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嘉祐初,与二子轼、辙至京师,欧阳文忠公献其书于朝,士大夫争持其文,二子举进士亦皆在高第。于是,父子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眉山的苏洵,年少的时候不喜欢读书,到了青壮年的时候还不知道要去读书,到了二十七岁时才开始努力读书,参加科举的进士考试,又被地方政府推荐为有才德的人,都没有中,说:“这不值得作为我学习的内容。”(于是)就烧了自己的书,关门读书,五六年就对《六经》和各个学派的学说十分有研究。嘉佑初年,和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到京城,欧阳修把他的文章献到了朝堂之上,大臣们争着看他的文章,两个儿子参加科举进士的考试,成绩都在优等。因此,(苏家)父子的名声震动了京城,而苏氏三人善于写文章,(人们)把他们叫做“三苏”,苏洵是老苏,苏轼是大苏,苏辙是小苏。

注释
眉山:古地名,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本文通过记述苏洵少年废学、壮年苦读、屡试不第后焚稿自省、闭门深研典籍的经历,生动刻画了一位大器晚成的学者形象,表现出其勤学不辍的治学精神与勇于自新的过人魄力。苏氏父子以“三苏”并称而擅名天下,不仅确立家族文学地位,更开创了蜀学新局,其父子并秀、文章传家的文化现象,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积学致远”的典范。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鹤冲天·黄金榜上

柳永 柳永〔宋代〕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双调忆王孙·赏荷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雨后池上

刘攽 刘攽〔宋代〕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